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习近平主持并发表重要讲话
李强通报有关情况 王沪宁蔡奇丁薛祥出席
新华社北京12月8日电 12月6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今年经济形势和明年经济工作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和建议。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明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强、王沪宁、蔡奇、丁薛祥出席座谈会。李强受中共中央委托通报了今年经济工作有关情况,介绍了关于明年经济工作的有关考虑。
座谈会上,民革中央主席郑建邦、民盟中央主席丁仲礼、民建中央主席郝明金、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农工党中央主席何维、致公党中央主席蒋作君、九三学社中央主席武维华、台盟中央主席苏辉、全国工商联主席高云龙、无党派人士代表刘卫东先后发言。他们完全赞同中共中央对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和明年经济工作的谋划考虑,并就深化对外经贸合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构建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扩大有效投资、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加快消费转型升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提升“一带一路”建设水平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在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表示,大家充分肯定了今年经济工作取得的成绩,就明年经济工作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建议。我们将认真研究、吸纳。
习近平指出,今年是全面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错综复杂,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不利因素增多,国内周期性和结构性矛盾叠加。中共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调整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我国经济总体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习近平表示,今年以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聚焦制造业重点产业链优化升级、新型能源体系建设、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问题,深入开展调研,向中共中央报送各类调研报告、意见建议,为中共中央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习近平代表中共中央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
习近平对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提出3点希望。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今年的经济运行和经济工作成绩,充分印证了中共中央对形势判断和相关决策的正确性预见性。当前,我国经济恢复仍处在关键阶段,希望大家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发挥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不断提高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政治站位,引导广大成员和所联系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二是坚定发展信心,协助做好解疑释惑、凝聚共识工作。大家要深化“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并巩固成果,不断夯实团结奋进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三是积极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要立足自身界别特色,聚焦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扩大国内需求、防范化解风险、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加大民生保障力度等,加强调查研究,继续为党和国家科学决策贡献力量。希望各民主党派中央和无党派人士抓好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全国工商联要持续传递中共中央关于“两个毫不动摇”、“两个健康”的大政方针,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相关政策,支持民营企业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石泰峰、刘国中、何立峰、张国清、吴政隆,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座谈会。
出席座谈会的党外人士还有邵鸿、何报翔、王光谦、秦博勇、朱永新、杨震和张恩迪、李钺锋、安立佳、张斌等。 【编辑:王祎】
中新网乌鲁木齐12月8日电 (戚亚平 郑亮)冬日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十一团花桥镇南缘,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四翅滨藜基地十分壮观,一棵棵植物挺立在沙地上,谢小云只要有时间都会来这里看看眼前的这片“绿洲”。
俯瞰十一团花桥镇林带。十一团花桥镇 供图
1994年,园艺专业毕业的谢小云从湖南来到地处沙漠边缘的十一团花桥镇,成为一名林业技术人员。从此,她把精力全部投入到防沙治沙中,通过近30年不懈努力,绿洲向沙漠深处延伸了20多公里,“湘妹子”的绿色梦想正逐步变成现实。
回想起四年前,谢小云连连摇头,第一年栽种的7000亩四翅滨藜幼苗,成活率不到10%。
“在团镇南面沙梁上造林种树的时候,那个苗跟着沙子整个都刮跑了,造林的难度很大。”十一团花桥镇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专业技术人员谢小云说。
为了拿下这片沙地,十一团花桥镇上下齐动员,还成立由谢小云主持日常工作的防沙治沙工作办公室。
为尽早找到解决办法,谢小云整整2个月吃住、工作在治沙现场,历经100多次试验,突破了苗木本地化种植技术难关。2020年4月,新栽植的3000亩四翅滨藜成活率达到70%,2021年全面完成2.6万亩四翅滨藜沙漠原始地貌造林苗木栽植。
“从2020年到2022年,我们每年春秋季都会进行栽植补植。”谢小云说,三年下来,四翅滨藜种植面积达到2.6万亩,平均存活率达到70%。
谢小云(中)在沙漠中查看四翅滨藜长势。郑亮 摄
多年来,谢小云一心扑在植绿、补绿上,初步构建了以绿洲外围荒漠生态林、防风固沙林、绿洲内部农田防护林、居民区绿化林为主体的四级生态防护屏障。
如今,辖区内已建成1.5万亩农田防护林、道路林、防风基干林,8.8万亩特色经济林,2.58万亩柽柳、甘草、黑枸杞等复合生态系统灌木林,林网面积达12.88万亩。
谢小云说:“防风固沙、植树造林是必须要干的一件事情,我们的田地发展到哪里,我们的防护林体系就要建到哪里,从团部到连队再到农田,现在就到了沙漠边缘,就这样一年一年种下来。”
如今在沙漠边缘,建起了一道道绿色屏障,守住了香梨满园、黄杏满树、棉田雪白、红枣满枝,真正让生态效益转化成了经济效益。
为实现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谢小云又在经济林上下功夫,对全团的梨园进行技术改良。时下,正是香梨树的修剪时节,谢小云穿梭在种植户的梨园中进行技术指导。
“能看到我们职工群众挣上钱,就是对我自己最大的安慰。”谢小云说。
十一团花桥镇3连职工杨忠琼种植香梨已有八年,在果树管理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谢小云的指导,现已从“门外汉”变成行家里手。
杨忠琼说:“从小树开始小云姐就来给我们指导,大家就跟着她边干边学。她特别有耐心,我种植的香梨产量也从刚开始的几吨到现在100多吨。”
谢小云在种植户的梨园中进行技术指导。郑亮 摄
绿色的崛起,阻挡了黄沙蔓延,当地的沙尘天气也大幅减少。为将黄沙变“黄金”,十一团花桥镇还走出一条发展靠沙、生态治沙、增收用沙、旅游兴沙的发展之路。2013年开始,先后投资4亿多元,精心打造沙漠之门旅游景区,每年吸引着全国各地游客前来游玩,年接待游客超过40万人次。
沙漠之门景区管理人员杜丽娟说:“通过生态环境的改良,景区的环境越来越好,沙尘天气也越来越少,不仅吸引了游客来游玩,还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客商前来投资洽谈,让景区在运营、客流方面越来越好。”
从青春靓丽到两鬓斑白,谢小云凭借坚韧的逐绿信念,带领团镇职工在沙漠边缘建起了绿色生态带,不仅实现“人进沙退”,还让这抹绿色成为推动职工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因防沙治沙有功,今年,谢小云荣获“全国防沙治沙标兵”荣誉称号。
谢小云说:“在我工作的时间段,就要尽我的能力、努力去做好防沙治沙这件事。治沙工作任重道远,我将继续坚持在林业工作上、坚守在这片沙漠中,继续为防沙治沙事业贡献力量。”(完)